大宣讲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大宣讲 >> 正文
【第一观察】从“一柱擎天”到“一主多元”
发布时间:2020-11-03      点击:

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具备存放两万台服务器能力,是中国石油云计算中心,也是中国石油新疆区域数据存储中心、网络控制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 戴旭虎摄

新疆日报讯(记者盖有军 克拉玛依记者站胡伟华报道)前不久,随着年产40万吨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全部达产,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高档润滑油年产能力跃升至100万吨,成为世界单厂生产能力最大的高档环烷基润滑油生产企业。

对一家企业而言,能跻身世界前列固然值得欣喜。而更重要的是,作为克拉玛依致力于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撑之一,其所折射出的整座城市在转型之路上的创新实践,则让人们对这座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事实上,面对国内外不少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而衰落的前车之鉴,如何打破这一“魔咒”,克拉玛依已经作出了行动选择。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克拉玛依不断加快升级转型步伐。围绕国际石油城这一定位,按照“一主多元”的发展路径,下功夫“补链”“强链”“延链”,在不断做优做强石油石化产业,聚力打造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同时,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让昔日油城不断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

“一柱擎天”忧虑

因油而生、依油而兴,这是克拉玛依的真实写照。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由此,一座同样以克拉玛依命名的城市也随油而长。

然而,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尽管拥有令人艳羡的石油资源,但克拉玛依始终存在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忧虑。

“克拉玛依兴于油而困于油,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的问题。”克拉玛依市市长王刚说。

克拉玛依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近年又发现了超过10亿吨储量的玛湖大型砾岩油田,具备了1500万吨当量的油气生产能力,1600万吨的炼油加工能力和140万吨的乙烯生产能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但同时,石油石化产业占到了全市经济总量的近70%,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形成了单一化、重型化的产业结构,先天的资源优势很可能异化为后天的不足。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座城市几乎所有经济活动都与石油有关。“如不及时转型,那就注定只有一种命运——油竭城衰。”这成了历届克拉玛依主政者毫不避讳的话题。

也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克拉玛依就开始了谋求城市转型之路的探索,特别是90年代末的低迷油价,更加重了这种紧迫感。进入21世纪,金融危机再次导致油价大幅下跌,让产业结构单一的缺陷又一次凸显出来。

显然,如果不在发展方向的确立上有所突破,不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所突破,无论是资源的枯竭还是油价的大幅度、趋势性下降,都有可能把克拉玛依推向衰败。

今年9月29日,“中石油开放日”之“云游玛湖”活动开启现场直播,通过镜头,广袤的戈壁沙漠中,成千上万的“磕头机”(抽油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示给了全国网友。

作为克拉玛依近年来的重大发现之一,拥有十亿吨级油藏的玛湖油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砾岩油田,不仅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将为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显然,在油气资源尚属上升期的当下,如何抓住有利时机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这既是克拉玛依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也是重大历史责任。

但这条转型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景观桥,将克拉玛依河装扮得分外妖娆。如今的克拉玛依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不仅是国家园林城市,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还成为新疆首个“国家生态区”。金鑫摄

“一主多元”的破题

3月30日,就在全面复工复产后不久,克拉玛依举行了今年首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将100多亿元的项目收入囊中。而在随后多次举行的招商活动中,克拉玛依都有少则数十亿元,多则百亿元的进账。

这些收获与近年来克拉玛依在城市升级转型中的探索与努力密不可分。

5月27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克拉玛依市市长王刚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媒体表示:克拉玛依正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一主多元”的发展思路,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区。

谈到城市发展方向,一些地方惯用“转型升级”,但对于克拉玛依来说,则强调“升级转型”。“因为石油石化始终是克拉玛依的命脉,我们将在这‘一主’之上,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构建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王刚说。

克拉玛依90%的工业产值来自石油化工产业,并且拥有从井口到车轮的完整产业链。利用这一优势,近年来,克拉玛依下功夫“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构建上中下游产业有效衔接、功能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

2019年10月,经过反复研究,克拉玛依正式提出打造环烷基原油生产炼油特色产品及碳基新材料、基于中北亚进口原料的差异化高端石化产品、油气业务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以中北亚生物质资源为基础的生物基化工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形成传统石油石化产业和新兴产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全市产业发展呈现出较好的集聚态势,一批产业在空间分布、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方面具备了一定集群化发展格局。”克拉玛依市政府副秘书长阎立军说,“通过聚焦发力炼油特色产品、差异化高分子材料、油气百万吨规模上产、生物基化工等产业方向,计划到2030年,我们将完成4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建设。”

“非油”产业的兴起

2019年春节,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以恢弘磅礴的场面、扣人心弦的情节一炮而红,观众们对影片的视觉特效赞不绝口。但很多人不知道,其部分后期特效的渲染工作就是在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完成的。

目前,该园区的渲染集群计算机已突破5000台,是全国单体最大的渲染基地。近3年来,已先后有《巴霍巴利王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熊出没》等168部影片在这里完成渲染并在国内外公映。

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克拉玛依正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全疆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园区和联通内地的链路基础,全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信息中心建设。

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还只是克拉玛依当前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按照“一主多元”的发展思路,克拉玛依立足城市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正在全力推动旅游、商贸物流、信息、金融等一批“非油”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2018年8月,克拉玛依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正式提出把克拉玛依建成全疆最佳商务旅游区,进而将旅游业培育成推进城市转型发展重要引擎和新动能的目标。数据显示,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的6年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399.2万人次,年均增长25.2%;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90.6亿元,年均增长26.7%。

为抢抓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克拉玛依不断加快推进中俄贸易西通道建设,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6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8.1亿美元,年均增长16.6%。

作为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克拉玛依在金融发展中也不断突破,通过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产品,全市金融产业累计增加值从2014年的18.7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0亿元,年均增长9.9%。

从石油石化产业的优化升级,到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强势打造,再到一系列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今天的克拉玛依已逐渐走出“一柱擎天”困境,正朝着“一主多元”升级转型目标迈进。

游客在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大油泡”雕塑下游玩。闵勇摄

【点评经纬】

升级转型要循科学路径

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城市也有自己的发展周期,对资源型城市而言,更是如此。

曾几何时,一座座资源型城市,因为先天的资源优势和后天的政策加持,成为所在区域发展中的明珠。但随着资源的消耗和新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发展减速、人口流失等等。

所以,对一座资源型城市来说,转型就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迈过这道坎,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迈不过这道坎,就必然逃不脱“矿竭城衰”“油竭城衰”的宿命。

但受制于资源、环境、制度、技术乃至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并非易事。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依赖的形成,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成因。这就决定了,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其他方面,都必然会有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路径探索和实践,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唯有找对了适合自己走的路,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对这一点,克拉玛依人心知肚明,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城市转型的自觉探索,并在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些经验与收获,为今天克拉玛依确立“一主多元”的升级转型路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现实参考。

除了选对路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更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遵循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去实践,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身的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看到,无论是坚持创新发展,以石油石化产业为基础,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还是坚持协调发展,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构建多元化经济体系,克拉玛依目前所确定的升级转型路径,都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推动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转型不易,但别无选择。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但相信凭借良好的工业基础,只要不放弃,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持之以恒地推进,克拉玛依的升级转型一定会取得良好成效。(胡伟华)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