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讲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大宣讲 >> 正文
【新疆脱贫攻坚 · 基层连线】插上电商翅膀 汇聚创富力量
发布时间:2020-11-09      点击:

在阿克苏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网络直播平台上,“网红”直播带货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摄于6月16日)。新疆日报记者邹懿 摄

村民在岳普湖县电子商务中心参加电商创业培训(摄于2019年11月)。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 · 尼加提 摄

当地“网红”在轮台县哈尔巴克乡卡西比西村直播白杏长势(摄于4月2日)。 确 · 胡热 摄

基地+网红点亮“智慧达西”

新疆日报讯(记者宋卫国报道)“虽然大家的粉丝数量不同,但坐在这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学到更多网络直播知识。”尉犁县塔里木乡琼库勒村的艾合买提 · 吾甫尔近日在培训活动上说。

今年,尉犁县电商协会启动“百店开播计划”培训活动,培训100多名电商从业者和创业人员,这其中既有贫困户,也有残疾人,还有已经坐拥几十万粉丝的网红。

从2015年开始,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开始打造“智慧达西”电子商务平台,经过5年多的努力,尉犁县电子商务平台已遍布全县。

全程培训 孕育草根人才

为了做好电商产业的培训工作,尉犁县“全域人才”培训计划中,根据电商从业者和创业者的水平将培训工作分为了三个层次: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升级培训。培训对象覆盖了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创业者、退伍军人、个体工商户、旅游从业者等。

“艾合买提,尉犁县电商协会的老师来村里培训,你来听听吧。”2016年4月底,村干部来到了艾合买提家。

艾合买提几年前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双腿截肢。从此,艾合买提的生活变成了灰色的。“电商是啥?我一个残疾人能干啥?不去!”当时艾合买提有些抗拒。

最终,艾合买提还是被说服了。经过一天的培训,艾合买提有些心动了,这个不用出门、不用出体力的活似乎就是给他量身定制的。

2016年5月,艾合买提开始了自己的电商之旅,销售馕、枸杞、羊肉等新疆特产。从那以后,他就成了培训课堂的“常客”:淘宝店铺遇到了交易问题,找培训老师;抖音直播涨粉慢,产品广告不知道怎么投放,还是找培训老师……从事电商行业大半年,艾合买提就顺利实现了脱贫。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4万粉丝的“小网红”,还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收入。

协会示范 带动集群效应

墩阔坦乡琼库勒村村民王晓红曾经是一名家庭主妇,一次陪朋友去参加招聘会,却让自己成为第一批电商协会的会员。

“当时我对网络也不太懂,但听说有免费培训,我就有信心了。”王晓红说。

2015年,尉犁县开始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对前几批招聘的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同时还给予部分设备的支持。借着这场东风,王晓红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一名电商学员,在淘宝商城开起了网店,还在快手短视频平台做起了直播带货,销售新疆特产。

从那时起,王晓红多次参加各类培训,从流量分析到直播策略,从平台搭建到产品推广,她努力汲取新知识,并先后前往上海、成都、北京等城市参加了培训。2017年8月,尉犁县电商协会改选,她被选举为副会长。

王晓红对网络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如今,她也走上讲台,在尉犁县乡村农牧民电商培训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近年来,尉犁县不断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工作力度,对乡村优秀示范站站长实行每周“一对一”跟踪指导式的常态化培训。截至目前,尉犁县累计举办193期培训班,培训1.6万人次,成了自治区人社厅“自治区级创业示范基地”。

直播带货 紧随电商趋势

“今年是直播带货集中发力的一年,几乎每场直播我们都会去观摩,这里可是大有文章的。”家住尉犁县城的谭相勇说。

谭相勇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共有80多万粉丝,主要销售各类新疆干果等特产,每年的营业额都在百万元以上,今年开始谭相勇专心做起了直播带货。

每次观摩完网络直播后,谭相勇都会在微信群里和尉犁县的其他网红一起讨论、分析这场直播的得与失,为今后积累经验。

像谭相勇这样的网红,尉犁县一共精选出了12人,这12名网红成了尉犁县直播的“核心力量”。每个月尉犁县都要针对这些网红推出促销活动,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

为了促进网红的成长,尉犁县还专门针对优秀电商企业、网红主播等人群开展升级培训,邀请各大短视频平台的业内人士对新的形态进行分析。

“我希望新疆的网红能够加大对新鲜果蔬的带货力度,这样有助于推动果蔬种植业的发展。”谭相勇说。

专业的培训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今年上半年,尉犁县实现电子商务零售额4100万元,其中通过快手、微博等平台直播带货金额850万元,仅5月5日的一场直播就吸引了全国130余万名网友在线观看,直播累计销售额达51万元。

乡村青年“触网”创业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 通讯员任丽瑛报道)“开网店,我月均收入已超过6000元。”10月22日,岳普湖县艾西买镇依玛村村民吐尔洪 · 吾守尔说,“去年‘双11’,我就赚了2万多元。”

从曾经的砖瓦工到现在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负责人,31岁的吐尔洪今天有了新身份——岳普湖县依玛梦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

如今,在岳普湖县与吐尔洪一样“触网”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岳普湖县通过提供平台支撑、举办技术培训、辅导开店等措施,帮助一批农村青年实现网上创业梦想。

近年来,岳普湖县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引进10家电商企业,培育100名网红主播,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系列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组建选拔1000名短视频发布者,多方面、多角度提升岳普湖的对外影响力、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

“拥抱电商新时代,享受电商新生活!”走进岳普湖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迎面墙上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组织的培训班学员几乎期期爆满,经过培训和后续的跟进指导,许多学员成功开起了网店。逐渐形成“农户+企业+电商”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物流一体化运作。

色也克乡阿克提坎村村民吾拉木 · 阿里木是返乡创业青年,自从参加了电子商务培训后,他借助岳普湖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开了自己的网店。

“我们村的核桃、红枣等农产品,都成了我们网店的‘爆款’。”吾拉木说,“生意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岳普湖县举办的5期“网红”培训班,吸纳了当地500多名返乡未就业大学生、各乡镇电商服务站站长和电商企业负责人,通过现场培训、演练,提升各级网络代言人的销售能力和水平。

“培训的目的是让他们把农产品的种植、采摘、销售等通过平台发布成短视频和图片,吸引全国更多的粉丝关注岳普湖县的农产品,通过网红直播,把岳普湖县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让更多的基层群众、贫困户受益。”岳普湖县商务与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贺锋说。

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岳普湖县,目前已经建成庭院农产品区域性闭环产销平台、大宗农产品供销平台和品牌农产品营销平台三类电商平台。2019年以来,通过三类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1.6万吨,销售额达1.1亿元。

村民蒙达“拓荒”电商路

新疆日报讯(记者加孜拉 · 泥斯拜克报道)今年31岁的蒙达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从家庭主妇转型为合作社负责人。

蒙达是尼勒克县胡吉尔台乡哈特乌孜尔村村民,2016年从电视新闻中看到有人经营网店取得了不菲收入,就动了开网店的心思。

这一年,尼勒克县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村,承担具体项目运营的新疆西域传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起电子商务培训,农村贫困群体是培训重点。

项目组从教村民上网、正确使用各类购物软件和支付软件开始,挖掘和培养电子商务带头人。蒙达接受了第一次培训。

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蒙达很珍惜,4年来每年20多期的培训,她没落下一堂课。

“参加培训是我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带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路。”蒙达说。从注册合作社到为产品设计包装,蒙达成长的路上一直有相关部门的培训助力。

“在培训中,我们着重教会当地农牧民将特色农副产品变商品,加速农副产品‘上网’。”尼勒克县西域传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静说。

2017年,电子商务服务站开始在各村铺开,蒙达成为村里的第一代电商。那时候电子商务服务站主要是为村民提供充话费、网银汇款、代购等服务。随后一年,随着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完善,站点增加了收发快递功能,蒙达帮20余户村民卖鸡蛋、肉制品等,每户至少收入三四千元。

“虽然我们的初级产品都是绿色食品,但因为没有包装,也没有生产标准,销量有限。”蒙达说。

蒙达想帮农副产品提供统一包装设计服务,2018年10月,在项目组的帮助下,胡吉尔台乡绿尚缘农副产品经营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蒙达最先销售的是易于标准化生产的尼勒克特产黑蜂蜜。她大量从村民家收购,并联系了当地一家加工厂,对产品进行包装,之后销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县市,当年就带动了7户农民每户至少增收4万元。

今年4月,蒙达成功将产品放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社区化电商软件“淘小铺”上进行销售,还联系了多名抖音主播合作进行推广。眼下,蒙达计划收购粮油和麦片,经过统一生产包装后销售。

“我想帮助更多的农户,自己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这样才有底气销售绿色食品。”蒙达说。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