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粤莎协作暖人心!--莎车县第三批肢体残疾患者赴广东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矫形康复治疗

发布时间:2025-05-12来源: 点击数:

近日,莎车县第三批5名肢体残疾患者在县残联工作人员陪同下,前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参与2025年度“粤康专项基金之护苗行动”医疗援助项目。同时,第二批4名患者已完成阶段性康复,即将陆续返回莎车县。这次康复之旅,充分展现了粤莎协作的强大力量,也让众多肢体残疾患者重燃生活希望。

“粤康专项基金之护苗行动”由莎车县残疾人联合会与广东省残疾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切实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为经济困难的肢体残疾患者提供专业系统的医疗服务。

莎车到广州路途遥远,为保障患者安全有序抵达医院,莎车县残联工作人员全程组织协调。治疗期间,工作人员不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鼓励,还为有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提供翻译服务,确保医患间信息准确传递。

患者抵达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后,院方详细介绍了医院综合实力与先进的康复锻炼设备。双方围绕先天性小儿麻痹、脑瘫导致的肢体残疾及社交障碍干预等临床难点展开深入技术研讨,并就优化跨学科协作机制交换意见,力求为残障人士提供个性化心理疏导和肢体康复支持服务。

14岁的肢体残疾人阿依夏・亚森即将接受救治,她感激地说:“能获得这次救助机会很激动,感谢工作人员的帮助。我3岁时因楼顶坠落导致左腿和左胳膊残疾,左手无法正常持物,曾十分自卑。我期待治疗后能成为一名医生,将希望和健康传递给更多人。”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治医生孙大炜介绍:“许多患者到院时已成年,存在严重骨骼畸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问题。我们采用的技术能逐步矫正畸形骨骼,让下肢残疾患者重新站立、行走。例如脑瘫患者,4至6岁前通过支具和康复锻炼干预,可避免肢体畸形加重;成年患者则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术后康复锻炼对所有患者都至关重要,若不主动运动,即便完成手术矫正,关节仍可能再次挛缩,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医生们面临诸多挑战。孙大炜坦言:“部分患者因致残时间长,矫形难度大,还伴有营养状况不佳、心理问题,甚至心肺功能异常等情况。但看到患者通过治疗重获新生,一切努力都值得。”她举例,38岁的布再乃普・如则右下肢屈曲挛缩畸形长达21年,长期依靠拐杖艰难行走。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经过系统治疗,她已能够站立,朝着恢复正常行走的目标稳步迈进。

布再乃普・如则的母亲饱含热泪,向孙大炜表达感激:“非常感谢您,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此前,她已向医院主治医师送上第二面锦旗。即将康复出院的布再乃普・如则也激动地说:“这21年,肢体残疾让我的生活举步维艰。感谢广东基金会和医院的医生护士,感谢党和政府,不仅治好了我的腿,更给了我无限希望。我会好好康复锻炼,以健康状态拥抱新生活,尽力回馈社会!”

此次莎车县肢体残疾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粤康专项基金之护苗行动”在民生帮扶领域的重要成果。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为更多残疾患者带来康复希望,续写粤莎协作的温暖篇章。

(莎车县残联办公室 供稿)

上一条: 丝路援疆彰情谊 康复同心铸希望

下一条: 沙湾市以 “五个一” 文化活动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